IMG-LOGO

Labubu效应:为何我们都为之痴迷

- 2025-09-08 09:26:28 3 Views

时尚潮流来来去去,但有些痴迷却悄然降临,且从未真正消退。Labubu登场了。这个略带诡异、长着尖牙的毛绒玩具不知怎的出现在了蕾哈娜的臂弯里,被韩国流行乐坛的「公主」BLACKPINK 的 Lisa 抱在怀中,还出现在了数百万 TikTok 用户的动态中。但这并非只是又一个一时的流行。Labubu已成为一种全面的文化现象,其崛起为营销人员提供了一堂关于如何制造热度、培养忠诚度和赢得喜爱的示范课。

那么,所谓的「Labubu效应」到底是什么呢?为什么感觉你认识的每个人都有一个(或者非常渴望拥有一个)?

惊喜与稀缺的心理学

Labubu玩具的魅力核心在于心理学。这些玩具满足了几个认知需求,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首先:惊喜。Labubu玩具采用「盲盒」形式销售,利用了可变奖励的心理学原理——这与让我们沉迷于老虎机和 Instagram 点赞的机制如出一辙。在拆开盒子之前,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哪一款。那种期待的时刻?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就是黄金时刻。

现在再结合稀缺营销。限量版的Labubu斯和季节性新品引发人们的「错失恐惧症(FOMO)」。当供应量低时,其感知价值就会飙升。这是基本的行为经济学原理,但效果确实显著。再加上转售文化以及收藏者为极其稀有的版本砸下重金,这就形成了痴迷的根源。

可爱的小混乱 = 情感的联结

Labubu的视觉设计堪称又一神来之笔。它尖尖的耳朵、锯齿状的笑容和奇异的甜美的眼睛,介于可爱与诡异之间。这种情感上的矛盾让它令人难忘。这是一种令人安心的混乱,是对童年时光的真切怀旧,还带着成年人式的讽刺意味。在高度数字化的世界里,这种怀旧的趣味感令人耳目一新。它莫名地令人感到舒适,而且极具分享价值。

接下来是故事。据泡泡玛特介绍,Labubu 调皮但心地善良,总是想帮忙却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。说实话?这很能让人产生共鸣。该品牌将一个毛绒玩具拟人化到了极致,以至于人们会将自己的情感、性格甚至抱负都投射到它身上。这不仅仅是品牌塑造,更是富有灵魂的故事讲述。

从街头时尚到 TikTok 热门风潮

Labubu的走红并非孤立事件。当蕾哈娜和 Lisa 随意地将它别在自己的名牌包上时,Labubu就成了时尚界最出人意料的「必备」配饰。这种认可不仅提升了它的知名度,还赋予了这种痴迷以合法性。它变得令人向往。

英国社交媒体上的网红们也纷纷跟风,让这一热潮席卷全球。每当奥利维亚·阿特伍德 - 达克(Olivia Attwood-Dack)和辛齐亚·贝利斯 - 朱洛(Cinzia Baylis-Zullo)等网红晒出她们最新的开箱视频,展示新添的藏品时,我们总是忍不住观看。

TikTok 上的开箱视频、真情流露、藏品展示……每一条帖子都在为算法提供素材,反过来又吸引着粉丝。这简直是完美风暴:一款专为带来惊喜而打造的产品,在那些会对其加以奖励的平台上分享。

营销人员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

「Labubu效应」不只是关于一个可爱的玩具,它更是一份蓝图。激发情感共鸣。唤起怀旧之情。设计惊喜。制造稀缺感。讲述故事。赋予其人性。然后,让社区接手。

这是泡泡玛特精准把握受众的一堂大师课。从盲盒带来的惊喜感,到怀旧的美学风格,再到网红的带货,每一个元素都像是为他们的目标客户量身打造。他们洞悉了受众的心理需求:惊喜、怀旧、稀缺和社交认同。

如果您想要打造一个能如此深入人心的品牌,就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客户。这时,我们的「买家角色工具包」就能派上用场了。它旨在帮助您挖掘受众的情感驱动因素、行为和价值观,从而让您能够策划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营销活动、产品和体验。

因为当你像泡泡玛特了解自己的顾客那样了解你的顾客时,那才是真正的奇迹发生之时。